国新基金: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为投资人创造更大价值
2021-07-21 |文章来源: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本期对话中国国新基金事业部总经理,国新基金管理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国新风投首席执行官黄杰。
体系化协同赋能 创新实施“五捆绑”
“十四五”时期,国新系基金所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出现的新格局、新趋势。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正经历快速发展变化,新趋势主要体现为“七个化”,即机构头部化、募资多样化、投资前端化、赋能体系化、退出多元化、业务垂直化、中后台一体化。
机构头部化。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大约是美国八倍,而管理规模大约是美国的八分之一。清科数据显示,国内头部130家机构以不足1%的数量占2020年全市场募资总量的23%,占全市场投资总量的43%,早期项目头部机构投资额占比更是高达81%。长期资本、优质项目快速向头部机构集中。
募资多样化。对内“资管新规”行业影响仍在持续;对外我国不断扩大金融业开放,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启动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为引入境外投资人提供了新途径。募资难也在驱动募资多样化。
投资前端化。清科数据显示,2016年a至c轮项目投资,占当年投资金额的40%,占当年投资案例数量的56%,而上述比重在2020年分别提高至近50%和70%。资本市场改革推动科技创新项目ipo进程加速,具有确定性退出预期的好的项目,一方面估值被不断推高,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继续收窄;另一方面,上市前新投资人很难投进去或者能争取到的份额很少。近期,证监会发布指引,对于需锁定三年的项目股东,入股时间由ipo前6个月提前至前12个月,获取市场优质标的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难度不断增大。上述因素导致更多机构开始关注中早期项目,投资阶段整体前移。
赋能体系化。在“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的行业大背景下,投后赋能已成为机构间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一环。清科数据显示,2013年仅有16.1%的机构设置了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而2018年该数据已达70.3%。特别是疫情以来,以高瓴为代表的头部机构,投后赋能已渗透到推动战略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产品创新等层面,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管理等多维度支持。体系化协同赋能已成为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退出多元化。分析显示,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管理规模已超过11万亿元,近十年国内累计投资金额超过5万亿元,而退出比例只有25%左右。尽管ipo仍然是项目退出的主要渠道,但通过项目并购、s基金、产权转让等方式实现退出的案例数量不断增多,多元化退出渠道进一步畅通。
业务垂直化。近几年,以高瓴、红杉为代表的很多国内头部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向全业务链转型发展。过去高瓴主要是深耕pe,近几年随着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大,在创投市场、二级市场大量布局。大比例参与了格力、美的、宁德时代等多个定增项目,同时成立百亿级的创投基金布局vc,仅2020年一年就投资了200多个vc类项目。红杉中国成名于“赛道”投资,此前布局了互联网、生物医疗、消费等赛道中的很多优质早期项目,近些年开始布局很多中后期项目及并购项目。行业中经常有人讲“高瓴向前、红杉向后”,或者讲pe在不断vc化或vc不断pe化,此外一些大机构lp通过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既做lp又做gp,既做母基金业务又做直投业务,还有的同时涉足s基金等业务。所以,基金行业的垂直化全业务链布局已然成为头部机构发展趋势。
中后台一体化。从国内外行业领先机构的实践来看,国外的黑石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桥点投资,以及国内的华润资本、招商资本、中金资本等均由统一的中后台为基金投资业务提供支持服务。中后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集约管理资源、强化决策制衡、防控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正越来越多地被大型投资机构所采用。
国新系基金主要是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设立的,“十四五”时期恰好是几只规模较大的基金一期的退出期,同时也是二期或新设基金的投资期。按照“投向清晰、规模适度、时间错配、运作专业、回报优良”的总体要求,结合基金业务实际如何落实好“1345”战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为投资人创造更大价值,这是国新系基金未来要重点把握好、落实好的首要工作。
国新系基金在运营管理机制上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探索,以及接下来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主要思路和打算。
国新系基金通过积极探索实践,管理模式不断趋向成熟:一是制度体系基本完备。建立了覆盖基金“募、投、管、退、风控合规、激励约束”六大类,包括基金设立、尽调、跟投、复盘、投后管理、退出等全业务流程的近30项运营管理指引。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包括基金业务评价、投资组合分析、风险管理报告的评价机制,形成了包括项目复盘、偏离度分析、红黄绿灯评价、月度分析、退出规划和计划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三是市场化激励约束基本形成,突出“强激励、硬约束、刚兑付”。优化薪酬管理,调整薪酬结构,大幅提升长期激励占比;完善业绩考核,制定符合基金行业规律、覆盖基金全生命周期的考核指标体系;创新实施“五捆绑”。通过以上方式有效平衡市场化运营与国资监管要求,从体制机制层面将管理人团队的风险、收益与投资人的风险、收益有效匹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事业共同体”初步建立。统计显示,国新系基金高管层平均年龄46岁,md、ed层级42岁,捆绑一个周期就是10年,也就是说以上高管、中层将自己未来10年或者说是全部的职业生涯与国新基金这个平台深度绑定,团队、个人与平台实现共同成长发展,可以说这是“五捆绑”最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实施近一年来的情况看,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下一步,国新系基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一是确保基金制度指引有效落地,并且定期开展制度重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完善。二是规范项目尽调和评审,推动投资团队梳理投资逻辑、编制投资图谱、打造投资组合,从而提升项目质量。三是做细做实项目投后管理及复盘。落实“三分投、七分管”的理念,扎实开展项目复盘、红黄绿灯评价、体系化赋能等。四是全力做好项目退出。细化基金退出规划及年度计划,压实压紧退出责任,强化退出考核,拓展丰富退出路径,投资项目应退尽退。五是继续强化“gp、lp、行研、赋能、退出”五大生态圈建设,比如行研,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很多头部机构也都非常重视,我们要在现有年度行研报告的基础上,组建行业专家库,分行业跨基金组织团队、专家、被投企业等持续开展体系化行研工作。六是提升基金业务数字化水平。开展greater系统二期建设,优化、升级系统功能,这不仅仅是对业务系统的升级,更是对基金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积极稳妥完成中后台一体化整合、设立党委等工作。通过以上重点举措,真正将将国新基金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
重创新抓风控 融党建进业务
国新系基金将积极促进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加速融合、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科技属性较强的科技创新类项目,是国新系基金投资布局的重点,目前投资占比超过80%,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基金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促进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加速融合:
一是精准布局,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找准源头性技术创新领域,深入挖掘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应用基础项目,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中发挥应有作用。用好投资图谱,精准定位技术轨道,找准关键核心技术迭代升级过程中的切入点,支持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推动自主技术与市场互动升级。
二是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所投资科技企业融入央企产业链,支持央企改革升级。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所投项目产业集群,定向链接重点中央央企,实现精准对接。
三是有效发挥好改革专项基金功能。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国新已主导发起设立了三只国企改革类专项基金。通过这些基金运营,有效支持和推动了国企改革,促进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助推打造形成一批在国企细分行业或领域中的新锐企业、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
国新系基金做实做细风险防控的具体做法。
基金投资作为高风险行业,控好边界、守好底线,确保资本的安全性,始终是国新基金风险防控的首要关注因素。将“投前把三关”、“四不投”、“五个守住”等作为对每一只国新系基金风控的基本要求,目前已建立覆盖基金项目投资全流程、基金运营全周期以及业务职能全条线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国新系基金确定了较为清晰的投向和边界,不是哪挣钱就都去投哪,也不会盲目追求短期市场热点,避免投资上的机会主义,“宁可错过一个好项目,也不错投一个坏项目”已根植于团队的投资理念中。目前,国新系基金已初步形成了由关键产业、关键行业,到关键核心技术,再到关键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层层聚焦、系统布局的投资体系,未来将继续强化多维度的风险闭环管理。
国新基金管理公司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运营业务相互融合、有效促进。
落实“党建效能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全面提升学习贯彻效能、党的领导效能、基层组织效能和党的监督效能,持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是坚定推进设立国新基金党委。贯彻落实好《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中的权责边界,统筹国新系基金各支部党的建设,有效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三是持续推进基金管理人党建工作指引落地。抓好指引的贯彻、落实和跟踪,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努力在打造具有国新基金特点的党建工作模式方面取得新进展。
四是发力做“人的工作”。与中后台一体化同步推进建立中后台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探索建立与头部投资机构的人才交流机制。
五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落实巡视整改为契机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综合运用巡视、纪检、审计力量,严格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监督。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基金板块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保持好奇心 守正莫浮躁
受益匪浅的工作或者生活习惯。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我受益的好习惯,跟大家分享两点:一是持续复盘的思维和习惯。从逻辑思辨的角度讲,企业或社会的发展就是按照“实践、总结、创新、再实践”这样一个大的逻辑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不断的复盘总结成为了你的一种思维模式或习惯之后,而且是奔着问题解决去思考和辨析以后,无论自我或是工作都会在上面这个大逻辑的循环中取得进步。二是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我理解就是驱动我们将自己的思维和眼界不再局限于已知的范围之内,不断突破自我舒适区,挑战或接纳新生事物,从而具备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投资行业的人来讲,对自己业务领域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始终保持好奇心并且能驱动自己或团队去深度思考,这一点尤为重要。
对刚刚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年轻人的寄语。
一是坚持守正。股权投资即是一个高风险、高专业性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对于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要求极其严格的行业。国新基金提倡的第一个价值观就是守正,就是自我尊重的正道,自尊会支撑自由的工作和生活。记得北大一位教授祝愿他的学生: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尊重专业。如果想要获得超过别人的业绩或成就,就要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能做别人不能做或做好的事情,其实就是强调要有突出的专业能力。
三是敬畏风险。从事投资行业对于风险的敬畏要成为最根本的一个职业思维习惯。
四是突破边界。快速变化的当代世界,边界更加模糊,跨界成为常态,比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刻意尝试,通才可能比专才更为重要。投资涉及多个行业,迭代变化不断加快,如何突破已有的边界,不断提升跨领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持续驱动自我知识的迭代,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适应专业工作需要,这点很重要。
五是长期心态。基金投资是长周期行业,一只基金正常需要10年完成一个周期,这就需要保持一种长期的职业发展心态,能够静下心来在行业中扎根10年以上,深入思考和学习,保持定力而不是浮躁,逐步培养成为行业高手。
最后,祝新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年轻人,特别是中国国新近几年招聘的品学兼优的管培生,不断尝试突破自我边界,与中国国新共同成长,成为值得尊重的自己。